Acerca de
從生活習慣增強抵抗力
撰文:註冊公共衛生營養學家(英國)及 營養師吳珮瑜
在筆者的網絡群組中,經常有家長問:「孩子患有氣管敏感/經常患感冒,應該吃甚麼增強抵抗力呢?」
其實孩子生病,不但孩子辛苦,日夜照顧生病孩子的父母更辛苦。引致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由於幼兒過去從未接觸過,因此未能產生相關抗體,比較容易發病,一年內患上 6 至 8 次、甚至更多次的感冒皆屬正常。另外,免疫力亦與敏感情況相關 ,如鼻敏感、氣管敏感、濕疹等 。
當然,若可以改善生活習慣,以增強免疫力,即使生病亦能較快康復。
日日運動體魄佳
現今的孩子生活忙碌,每日要上學、上興趣班、補習班等,加上大多家長都全職工作,令孩子可以做運動的機會很少。除了關心孩子的飲食外,其實家長為孩子安排每天 30 至 60 分鐘的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只是到公園裡跑跑跳跳、攀爬、玩滑梯、盪鞦韆等都已經足夠,而且運動習慣應該從小開始培養。筆者的孩子於學行階段已開始,盡量每天到公園 1 至 2 次,若天氣太熱或下雨天便可改到室內遊戲室。
早睡早起身體好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顯示,有很多兒童都有睡眠不足的問題。他們可能因為功課忙碌、等待父母下班回家等各項原因,而遲遲不肯睡覺,有些孩子更到晚上 11 時、甚至更晚才睡。若然有這種情況,變得容易生病、專注力差、情緒控制不佳等也不出為奇。所以筆者的孩子一般都於晚上 9 時半左右入睡,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應更早入入睡呢!
孩子面對壓力表現各不同
家長信任最重要
近日學生輕生新聞不斷,情況令人擔憂。作為父母,我們總會覺得大人要面對工作、家庭和生活開支,壓力比孩子大得多。但精神科專科黃宗顯醫生提醒:「臨床上可見,因壓力導致情緒困擾的個案有小學、中學及大學學生,家長應細心留意孩子的行為表現有否不同,耐心聆聽孩子的想法,不要太快作出批判。最重要相信孩子,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
孩子面對壓力導致情緒出現問題的原因除了學習成績,更包括家人期望、朋輩相處、校園欺凌、家庭問題及家族史等。黃醫生憶述:「當面對親人離世,家人總會忙著處理身後事或各種儀式,忘了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另外,亦有些孩子面對父母離異,或甚遭受虐待等,都會影響情緒。」
情緒變化各異 家長要留意
黃醫生續指:「部分孩子較懂得表達自己感受,但不少孩子都不會表達情緒,而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有些也不太願意與家人分享感受。所以家長及老師應要多加留意孩子的情緒、行為及表現有沒有變化。」
家長可留意以下表現:
1. 情緒流露在表情上,例如表現悶悶不樂、緊張、哭泣及難過等
2. 生活習慣變化,例如作息時間(失眠或睡不停)、胃口變化或經常困在房間等
3. 不願上學
4. 身體上的變化,例如肚瀉、肚痛,家長很容易會以為是健康出現問題,經深入了解後才知悉與情緒壓力有關
5. 出現自傷行為,包括打自己、𠝹手,或甚曾提及「唔想做人」等想法
每個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都不同,如果孩子出現上述情況只是短暫,壓力過去後便回復正常,這稱為「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但當情況持續,即使壓力過去後仍然出現,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孩子表達情緒問題 家長要先信任 勿輕易作批判
黃醫生表示這些情緒問題情況很多時會難以發現:「部分患者如上面所指,他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況。但亦有部分是表達了,惟其家長或老師不認為有問題,不相信他,反而認為他不願上學是懶惰的表現。家長或照顧者聆聽孩子的問題後,要相信孩子,更不應輕易作批判。因為這亦關乎對情緒問題的意識,他們可能對情緒問題認知不足,不知道要如何處理。又或他們會擔心求助後,會遭受旁人負面標籤,而不敢求醫。」
黃醫生提醒:「延遲治療可能會令病情更嚴重,甚至出現無法挽回的情況。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去看醫生便要吃藥,又擔心藥物副作用等。但事實上藥物治療並非唯一的治療,需要先作評估,並可配合心理治療。另有不少個案會認為自己沒有事,又或過一段時間會自己痊癒,導致病情出現拖延。」
一旦孩子的情緒變化已持續發生一段時間、已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出現傷害自己或萌生輕生念頭時,必須盡快求助。黃醫生最後亦提醒家長,若孩子閱讀近日有關輕生的新聞時,家長應陪伴在側,向他解釋這不是一個解決情緒問題的方法,以免孩子被新聞牽動情緒。
雙管齊下 孩子學得更快更好
撰文:教育專家羅煦鈞校長
我們都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學習的速度都會不同。但如果有方法可以令孩子學得更快、更好,一定是家長以至老師都樂於見到的。如何讓小朋友學得更快更好,亦正是不少學者研究的課題。
其中一個影響孩子學習速度的關鍵,是他有多少的已有知識。已有知識即是孩子曾經學過,並且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除了是他從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得到的知識亦是其中的一部分。
學習如搭棚 逐步打好基礎
近代被受重視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 (Lev Vygotsky) 認為,學習的過程就像建構「鷹架」一樣,都是由低至高、由小至大,用一根一根的金屬棒逐步搭建而成的。所謂「鷹架」,相當於中國人所建搭的棚架。當然,搭棚用的卻是竹枝。
用搭棚來形容學習,可以為我們帶來好幾個啓示。首先,打好基礎是重要的;其次,學習要一步一步來,假如一味求快而忽視了某些環節,知識亦不會牢固。再者,只要按步就班地努力學習,一定會累積得愈來愈多的知識。還有,不同人可以搭出不同形狀的竹棚,而知識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
只要明白了維果茨基的學習理論,已有知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已有知識就像已經搭起來的竹棚,而新的知識就是在已經存在的竹棚上再加高和加大。已有知識愈多愈可靠,學習新事物就愈容易,不需要再顧東顧西,學習速度也就更快。
善用空餘時間 擴闊知識範圍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和所用時間分別不會很大,所以善用空餘時間,對提升孩子的學習表現便變得相對重要了。善用空餘時間並不等於多參加幾個訓練班或多做幾本補充,反而由於學校已經提供的全面而有系統的課程,空餘時間就更應該著重開拓更闊的知識範圍,讓「竹棚」的基礎變得更寬闊。
看圖書、參觀博物館和展覽會、到自然教育徑旅行等,都能讓孩子增廣見聞,擴闊知識範圍。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擁有多一點主導權,選擇做他喜歡做的事。讓小朋友有選擇的空間,亦可以培養他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律和責任感,這對他的未來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