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ca de
小朋友俯睡有問題嗎?
撰文:家庭動力義務顧問馮偉正醫生
每晚看著孩子睡覺,都總會有不同怪異的睡姿,但當孩子俯着身體睡覺,家長少不免會感到擔心。有家長向筆者查詢,她 4 歲的孩子習慣俯着身體睡覺,擔心對孩子的健康有不良影響。今回筆者就向各位家長探討一下兒童睡姿的問題吧!
應該避免嬰兒俯睡
醫學硏究指出,俯睡會増加嬰兒猝死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的風險。俯睡如何引致嬰兒猝死,至今仍未有定論,但現時醫學界普遍建議 1 歳以下嬰兒避免俯睡,以減低發生 SIDS 的機會。
年紀較大的兒童 可採取不同睡姿
面對年紀較大的兒童,倘若健康良好沒有長期病患,只要睡得安寧、呼吸暢通、沒有異常的呼吸聲,同時早上醒來精神飽滿、活力充沛,那麼採取哪一種睡姿其實沒有太大分別,只要確保口鼻不被阻擋便可。況且在現實情況之下,人睡覺時㑹不時轉換姿勢,過分規管孩子的睡姿,既不實際,也無必要。
針對不同情況改變睡姿
至於某些個別情況,採取某種特定睡姿或許會有好處。例如患有上呼吸道阻塞的兒童(如扁桃腺肥大),他們往往睡時因為上呼吸道受阻而產生鼾聲,而仰臥會使舌頭向後移,令狹窄的氣道進一步受阻,故筆者建議兒童側睡,舌頭不至後移,氣道㑹較為暢通。另外,患有胃食道倒流的幼童,向右側睡有可能增加胃中食物和消化液倒流的機會,採用仰臥或向左側睡會較可取。



照顧特殊需要孩子
父母心理壓力勿忽視
撰文:家庭動力輔導心理學家 莫黛琳
阿輝是一個很擅長畫畫的男孩,他很喜歡畫自創的漫畫人物,只是他筆下所有的人物都沒有眼耳口鼻。他所畫的漫畫主角,不論男或女,留長髮或短髮,都有濃密的頭髮遮蓋雙耳和前額。這些人物像一面鏡子,反映著他的內心世界。他不想和別人有深入的溝通,只想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筆者第一次邀請他介紹他的漫畫主角時,他說他的人物沒有嘴巴,因為無論說甚麼也沒有人會聽,所以不說;沒有眼睛,是因為不想看清楚這個世界發生甚麼事;沒有耳朵,因為沒有人會聽他說的話。甚至連人群的聲音也令他感到煩惱,所以他情願自己一個人。除了這幾句話之外,他沒有再回應我其他的問題。
聽着這位小五男生的話,看著他的一雙大眼睛,實在令人感到心酸。年紀才這麼小,就已經要封閉自己的心,放棄了積極與人建立關係的機會。
在阿輝讀小四的時候,他才被斷定有讀寫障礙。他的父母帶他來見筆者,並非要接受甚麼訓練,而是要處理他和父母之間累積了好一段時間的緊張關係和低落的自我形象。從小一開始,他便面對許多學業上的挑戰,例如默書常常不及格、每晚都要11時才做完功課、不聽父母的指示和來不及完成考試卷等。為了成績,家人和他產生很多摩擦和衝突,阿輝被標籤為懶惰、沒有責任心和不專心。即使父母後來得知他有讀寫障礙,也很難完全放下對他讀書的期望,尤其是媽媽。
其實阿輝並不懶惰,筆者在遊戲室內觀察他玩遊戲和做美勞的方式和投入程度,就知道他是一個對自己很有要求的人。面對失敗,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對於一個在學習上飽受挫折的小朋友,即使是在非學業的領域上,依然能夠堅持不怕困難地嘗試,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也需要非一般的內在資源的。作為旁觀者,筆者能夠清楚地看見他的長處,同時為他內心的堅強感動鼓舞。
然而,父母面對阿輝的處境,感受卻十分複雜。他們長期的擔心、傷心、期望和失望等,使自己充滿壓力,很難看得見和聽得到阿輝的努力和心聲,難怪阿輝筆下的漫畫主角都生活在一個沒有眼耳口鼻的世界裡。不過,阿輝父母的內疚和無助同時也促使他們向筆者求助。作為父母,的確是需要時間和空間面對自己的傷痛,接納孩子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更何況,他們只有阿輝一個孩子。
在和阿輝做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筆者也多次約見他的父母,讓他們更明白阿輝面對的挑戰和內心世界,也協助他們過渡和接納的複雜情緒。後來,阿輝的媽媽對我說,其實阿輝很用功,每晚和功課搏鬥這麼久,是因為阿輝不想放棄,堅持要完成所有的功課。即使父母叫他算了,他也堅持不肯睡。所以,筆者也說他們真的很幸運,面對巨大的學習困難,阿輝居然沒有放棄。他的母親聽畢後愣一愣 ─ 看來,他們開始看得見,聽得到阿輝了。
為人父母,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充滿最多未知數和挑戰的歷程,也可能是人生中最有滿足感和意義的事。面對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他們的父母還要面對非一般的壓力和複雜情緒。這些情緒就像濃霧般,使父母看不見,聽不到小朋友的內心世界。同時,他們也看不清,聽不楚自己內心世界,就此隔絕了親子間的溝通。筆者作為輔導心理學家,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幫助父母親撥開雲霧,使他們得見月明。


「唔得!」「唔准!」
「唔可以!」真的有用嗎?
撰文: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葉偉麟
很多時候,家長會因為小朋友不守規矩,或是挑戰了一些底線而大發脾氣。例如家長不想小朋友碰某件東西,家長只會說:「喂!不准碰!」、「不可以!」和「停」等,那麼小朋友便會聽到很多這一類「不行!」和「不准!」的句子。其實,這樣會令孩子經常覺得自己做錯了,繼而會打擊他的自信,令他將來做事時可能會逃避。
那作為家長的,有甚麼辦法讓孩子在守規矩的同時,又不會打擊他的自信呢?家長又可以用甚麼說話技巧呢?
舉例而言,如果小朋友現時大發脾氣,氣得漲紅了臉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以下的「三部曲」處理:
第一部曲:說出他的感受
「爸爸媽媽看見你很生氣……」
「你看你氣得漲紅了臉……」
家長可以嘗試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這是第一個、亦是很重要的步驟。
第二部曲:訂立守規界線
孩子發脾氣時,可能會有打人的行為,那家長要立刻劃定一條界線:「好的,我們這裡是不傷害對方的。」幫他訂立守規界線。
第三部曲:安排疏導平台
如果孩子已出手打人了,家長便要為孩子安排一個平台,疏導他這種憤怒的情緒。
例如家長可以說:「哦!我看到你生氣得漲紅了臉,而且還氣得想打人呢!不如你顯示給爸爸看,你有多生氣吧!」「你不如打這個鯊魚公仔吧!」
可能小朋友便會說:「嗯,好的!」然後就搥打這個鯊魚公仔。在這時候,家長便要告訴他:「哦,爸爸看到你真的非常生氣。」
家長讓他抒發情緒,那小朋友就會明白,原來當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是會被父母所接納的。
只要家長用了以上三個步驟,不但可以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也不會縱容他們的錯誤行為,最重要的,是孩子同時也可以學習守規矩。

.jpg)